机的配合间隙上要有所突破。”
\n
“一台发动机机,零件差异从正负0.24下降到0.18,发动机的动力就能提升0.7%,而相对应的油耗就能下降0.5%,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大家不断的进行探索,不断地学习。”王石看了一会,接着说道:“这一点上,小rb做得非常出色,这点咱们不得不承认,要学习对方的优点,我觉得用工匠精神来形容非常准确。”
\n
“工匠,就要是精益求精,不断地突破自我,只有这样,咱们的产品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进步,不然,总是原地踏步,总有一天被市场淘汰。”
\n
高明远听到王石话后,接着说道:“董事长的话说得非常正确,其实这点我们也早就想到,并且所它落实到工作当中,之前我们向公司拨款跟高校开发的一批力矩自动化设备,现在已经研发成功,这就是。”高明远指着无尘组装车间里面的一批自动扭力电动设备,“这些设备是电脑控制的,在缸盖螺丝,连杆螺丝,凸轮轴等发动机核心零件,都进行了自动化控制抛弃了以往靠人工的原始操作方式。”
\n
“哦,这就是我上次提出的方案,研发出来的?”王石在两年就提出了自动化生产精准加工的生产方案。
\n
接着拨了一笔款给技术部进行了设备的升级研发工作。
\n
“是的,这是高校跟公司的电脑部共同开发出来的发动机安装自动化设备,这里面的扭力都是可以进行电脑调试,根据不同部位的螺丝扭力进行相应的调试,还有,一些主要发动机核心部件,我们采用的冷安装的组装方式,在零下……”高明远接着把经过技术研发中心经过试验得出的各种零件在零下几度之下进行安装,来达到最佳的配合间隙。
\n
这是利用了零件的热胀冷缩的原理。
\n
“要做到这一点,要求进行科学的验证,对材料学跟加工工艺要非常熟悉,知道加工出来的零件在发动机的正常的工作状态下的温度膨胀多少,常温下的间隙是多少,冷却零下多少度,冷缩多少间隙才能使配件的咬合达到最佳的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