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内郡的春风,似乎比往年更暖。
商人们自上次被王栎敲打之后,那些心思活络、甚至隐隐有抱团自保之意的商贾巨室们,终于彻底清醒。
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在新帝赵凌的治下,商人虽已不再是任人践踏的贱籍,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和施展空间,但这恩典的边界同样清晰无比。
若妄想结成商贾之盟,以财货之利抗衡朝廷法度,藐视圣意,那等待他们的,绝非商海浮沉,而是粉身碎骨、抄家灭族的深渊!
识时务者为俊杰。
河内郡的商人们迅速调整了姿态,转而成为新政最积极的推行者与合作者。
各郡县皆以三川郡为样板,官府主导,商贾出资出力,一座座巨大的砖窑、瓦窑拔地而起,浓烟日夜不息,烧制出规整坚实的青砖黛瓦。
墨家弟子设计督造的钢铁工坊也如雨后春笋般矗立起来,伴随着开山采石的轰鸣声,矿石被源源不断送入高炉。
墨家在这场席卷帝国的变革浪潮中,亦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赵凌将后世那些精妙绝伦的钢铁冶炼配方、建筑力学原理、高效工具图纸,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墨家巨子墨知白。
墨知白同样展现了令人敬佩的胸襟。
他并未将这些足以让任何学派视为不传之秘的知识垄断,而是广开授业之门。
咸阳尚学宫的学子可以研习,遍布天下的数千墨家弟子更是首批受益者。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