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当然,习得这些“天工”之术者,皆需签下“墨契”——学成后,为朝廷效力三年,将技艺播撒于帝国需要之处。
短短半年光景,墨家便为帝国培养输送了难以计数的实用人才。
他们如同燎原的星火,散布于大秦的每一个郡县。
虽然远未达到科技崛起的宏大景象,但其所带来的改变已肉眼可见。
更坚韧锋利的铁制农具替代了粗笨的木石器,结构精巧的滑轮组大幅提升了营建效率,改良的水车让灌溉事半功倍……
种种前所未见的新式工具,正悄然改变着这片古老土地的面貌与节奏。
河内郡的商人们采用“分段承建”之法,将庞大的民居工程化整为零,效率倍增。
之前嬴政投了不少钱,那些商人们互相监督,房屋的质量自然也是不会差的。
原本在寒冬中瑟缩、在灾荒中绝望的百姓,如今有了稳定的活计,工钱足以养家糊口。
他们脸上的麻木与愁苦一扫而空,仿佛是看到了生的希望。
赵凌的威望在民间还不断上升。
原来只是三川郡的百姓将赵凌奉若神明,如今大秦各地,但凡得到赵凌好处的百姓,无不对其五体投地。
至于一些曾经被灭国的贵族们,他们自然是不能理解赵凌的做法。
有些落魄的旧贵只认为赵凌疯了,钱财粮食照他这么用,咸阳那些权贵会答应?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