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名声再上一个巨大的台阶,他门前排队求见的人已经堵住了两条街道。
这使得来宣旨的太监和翰林院学士惨了,一路挤过来,衣服也乱了,帽子也歪了。
一日三诏,之前只有太宗和寇准享受过的待遇。
“行了,让苏学士出来接旨吧!”太监忍着一身汗,气喘吁吁的对苏轼的弟子说。
“贵官,家师说了,不奉诏。若此时得官,就是炒作名声,与初心不符......”
“甭废话,起码形势走一下我们好回去交差啊!三辞三让,总得给我个信儿,下次把苏学士想要的拿过来。”
说话的是秘书省的蔡旻,前任三司使,大书法家杭州知州蔡襄的儿子。
他如今给秘书省当正字,其实就是文书。
一天跑了三回,大宋的一份标准诏书要盖四个部门的大印,今儿天热,他都要跑吐了。
可官家催的急啊,要不是太皇太后拦着,恨不得今天就直接把参知政事的官给苏轼送来。
龙图阁学士,户部郎中,权知司农寺少卿。
苏轼守孝之前是七品,现在已经直升从四品,让整个官场都震动了。
还不满意,难道要做户部侍郎然后直接挂司农寺正卿?
三十二岁的四品,除了勋臣和外戚,满天下也就赵普这个开国宰相有此先例了。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