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有世代姻亲之好,王姮姬母亲的娘家正是河东裴氏,裴锈在成婚前更爱慕过王姮姬一段时间,不愿与王家为敌。
\n
世家大族之间盘根错节,往往你的利益就代表我的利益,琅琊王氏倒了旁人未必有好下场。裴家敏感嗅到了这一点,拒绝给司马淮当枪使对付琅琊王氏。
\n
不单河东裴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范阳卢氏……亦是如此。
\n
司马淮本想利用北方声望更高的士族制衡琅琊王氏,这一步棋算是废了。
\n
士族根本不配合,亦不听皇帝诏令,靠他们对付琅琊王氏是痴心妄想,他们只认其家而不认其君。
\n
司马淮暗中愤恨。
\n
裴锈既辞,尚书局的位置便空下来。
\n
朝中对郎灵寂录尚书事的呼声很高的,毕竟郎灵寂多年来积攒声望,为百官之首,又坚决捍卫贵族的利益,维护九品官人法,便是合并尚书局、中书省为一个大丞相之位,郎灵寂也是当得的。
\n
司马淮极为恐惧郎灵寂的权势进一步扩大,又不得不顾忌百官的呼声。
\n
他灵机一动,稍稍耍了个心眼,使孙寿与郎灵寂共同录尚书事。同时为了避免郎灵寂身兼二职,顺理成章地移他的中书监为中书令。
\n
如此,郎灵寂的职位便从原本的中书监,变成了中书令加录尚书事。
\n
这安排深堪玩味。
\n
既满足了百官要求,又压制了郎灵寂。
\n
录尚书事就别提了,虚衔而已,和孙寿权力平分,力量大大被掣肘。
\n
中书令虽与中书监一字之差,权力也是天渊之别。中书令只能草拟决策,实际执行还是交给尚书仆射和尚书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