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活一张皮。要是去岭北能被写进地方志,能让官府给家里挂‘拓荒英雄’的牌匾,哪怕苦点累点,也有人愿意去。通政使司要天天喊,月月讲,让老百姓觉得,不去岭北看看,都算不得真汉子。”
朱标抚掌道:“这法子好!光靠朝廷强推不行,得让百姓自己愿意去。只是光有虚名还不够,得有实利。”
“丧标说得是。”朱高炽接着道,“对去拓荒的子民,朝廷要给实实在在的好处:分田,每亩地给十年免税期;发耕牛,每户一头,不够的发农具;路上的粮草,朝廷全包,按批次派军护送,保证安全抵达。到了岭北,住的帐篷、过冬的棉衣,都由榷场统一发放。”
他看向老朱:“至于商贾,更得给甜头。他们去岭北经商,关内的商税全免,只在榷场交三成关税。要是能带动十个以上的商户同去,还能授予‘冠带小吏’的身份,见了地方官不用下跪。皇爷爷您想,江南的茶商、山西的盐商,见了这好处,能不动心?”
朱标补充道:“还得加几条。拓荒的百姓要是能在三年内亩产超过一石,家里子弟可优先入军户,免徭役;商贾的货物在运输途中若遇劫掠,朝廷照价赔偿,还派军帮他们追讨。另外,岭北的学堂、医馆,也得同步建起来——让人能安家,才能留住人。”
老朱听着听着,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
他拿起汗印,在手里掂了掂,忽然笑道:“好啊,你们两个一唱一和,倒把老夫的心思都说到了。标儿主政稳当,高炽敢想敢干,这岭北的事,就按你们说的办!”
他看向朱高炽:“通政使司那边,你去打招呼。让他们把调子定高些,就说‘大明拓土岭北,功盖汉唐’,怎么提气怎么来。”
随后又对朱标道,“漕粮、铁器的配额,你明日就让户部拟文,后日早朝我就批。”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