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儿臣并未见过那一战的战报,但也从官报上看出了一些古怪蹊跷。”
见赵瑗有些迟疑,赵构反而来了精神,他放下朱批御笔,靠在椅子上说道:
“说说看,你看出了什么蹊跷古怪。”
“江南屯军虽不及我大宋边关驻军来得军备完善,操练有度,但按理来说却应该配备了足够的兵卒器械,每年从国库里发出的饷银更达万计,江南水匪纵然有数寨之多,但即便联合起来,也应该勉强能够拥有抵抗之力,若说只用一战之功彻底将屯军击溃,未免有些过于天方夜谭了。”
“而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并非纸上谈兵的赵括,儿臣记得六年时他就曾大败伪齐,今年更是将完颜宗弼的军队击溃于柘皋,才得以加封检校少保兼领殿前都指挥使一职,这样战功彪炳的武将却败给了水匪,所以儿臣觉得,这一败的因素更多是非战之罪。”
赵构看向赵瑗,问道:
“这非战之罪何解?”
赵瑗答道:
“儿臣并不通兵法,无法揣度兵力战术,只能从外界因素去考量,认为杨沂中败因有三。”
“其一,儿臣猜测,江南屯军内有可能瞒报军饷,亏数巨大,看似有万卒之力,实则能战之人不过千数,其余皆是老弱病残或屯田农役,被用来滥竽充数,中饱私囊。”
赵瑗说出这一条其实并不奇怪,赵构早就在杨沂中战败后便派人前往江南暗中调查,确实如赵瑗所言。
赵瑗也说了,他只是猜测,而这猜测和早先赵构的想法几乎一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