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赵构的眼神里更添了几分欣赏。
他为帝十余年,向来欣赏那些能够与他在想法上不谋而合的臣子,例如秦桧便是如此。
所以他将秦桧送上了宰相之位,而那些不能顺着他心意,捉摸不透他想法的臣子,他就只会嫌弃他们聒噪,将其打压下去。
这种情况往好了说叫做喜欢有共同语言的人,但放在赵构这个皇帝身上,就成了自大狂妄,听不了逆耳忠言。
赵瑗继续说道:
“其二,儿臣以为江南剿匪一战,有人暗中资助水匪,助其成事,否则按照儿臣对江南水寨的印象,这些贼寇平日里决计不会如此团结,数寨联合共同抗敌,他们巴不得同伴遭殃,自己好渔翁得利。”
“所以其三,儿臣怀疑这暗中资助水寨之人不仅能够拿捏水寨众寇,让他们听从自己号令,还知悉江南军情甚至是杨沂中的所有部署,提供给了水寨,使得杨沂中计划泄露,这才造成了他大败的结果。”
赵瑗这番话如今剖析出来,虽然只能算是马后炮,但其实与赵构判断完全没有差别。
只是两人心目中对暗中协助水寨的人选有所分歧。
自从张澄刺杀秦桧,以此获利这事被他认定之后,所有的一切就在赵构的脑海里合理起来。
江南漕运作为漕运要道之一,有谁能比得过曾经负责改善漕运的张澄还要熟悉?
能够拿捏江南水寨,能知悉杨沂中和江南军情的人选,除了一同追查秦桧案的张澄之外,还能有谁?
而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