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的行动,最后成就果位。好,那么这样子都不离开唯识。
这怎么叫做:染净诸法,不离开唯识,是什么意思?是说我们有时候会想流转三界中何处是依怙?说我们在三界里面流转那么久,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面提出一个观点说,说是流转三界中那是谁在流转?就是说是我在流转那,有一个我。小时候的我跟长大的我是一样的,前生的我跟今生的我也一样,我来生也是依止我,那么由这个我去造业力,我可能造了善业,有时候起颠倒也造了罪业,以这个我来造业力,那么来生也是以这个我来得果报,我们没有研究唯识的思想就是这样子的。
唯识学不同意这个说法,说万法唯识,其实不是我,是你那念心。你的心去造业,你用你的心识去得果报,就是你前生有一个心识,这个心识造了五戒十善的业,这个时候心识的功能累积,今生现出人的果报,那么你在用人的心识去造业,来生可能变成一个天人,现出天的果报,然后你再用你来生的心识去造业。所以流转三界中是一念的心识在流转。
恒转如瀑流就是这样,生命就像是一个水流,生命的水流是怎么来?是由心识的水流所变现。等到有一天你这个心识的水流从颠倒的一念当中转成清净的心识。这个时候你生命的水流才开始改变,就变成一个清净涅槃的果报出来。所以一念的心识无明的妄想的显现,有流转的因缘,那么一念的清净心,有常乐我净的涅槃。所以我们说从凡夫到成佛,其实就是一念心识的不断的流动,不断的变化,如此而已。
所以说不管是杂染的生死因缘,或者清净的涅盘因缘皆名唯识,唯独是一念的心识的相续的造作,相续的变现,如此而已。
而五位五观一以贯之,纷而不杂;赜而不乱者也。所以从整个唯识它因地的修学,所谓的五重唯识观,它果地的功德有所谓的唯识五位,唯识:资粮位、加行位、通达道、修习位、究竟位。不管是整个唯识的因地的观行,乃至于果地的功德,一以贯之,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个法——心识,现前一念心识贯穿起来,虽然因缘错综复杂,但是条理性很清楚。你能够从一个错综复杂的生命当中,你能够找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