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这样子,是佛陀发现的而已。在这个地方是说明了,我们可以从相续而变化,变化而相续,来了解阿赖耶识,你也就了解到整个生命的相貌。我们看下面有一个注解,把它讲一讲。
譬如暴流,前后相续,流流之中,望前名果,望后名因,故非断常,可喻此识。
阿赖耶识是怎么了解它呢,它就是像一个急速的水流,它的水流的相续,对望前面它是一个果报,你对望前生来说,你现在受用果报,但对望来生,对望后面来生你又在创造一个因地,所以它非断非常,从非断非常当中,也可以了解到整个生命的真相。
为什么要用暴流来形容阿赖耶识呢?在《成唯识论》当中提出有三种相似的义理。就是阿赖耶识是跟水流有三层相似的道理:
又有三义相似:一者:能漂溺故。
第一个能漂溺故,水流能够漂溺有情,使令有情众生在水流当中不得自在,阿赖耶识它是我爱执藏,它摄藏很多的业力。所以第八识没有被破坏之前,我们不可能解脱生死的。这个飘跟溺有所不同,飘就是你这个人在水当中你还能够呼吸的到,表示阿赖耶识也是释放是善业,安乐的果报;这个溺呢,沉到水里面去了,不能呼吸的。这是个善、恶道理。但不管漂,不管溺都在水中,就是在生死大海当中。所以第八识有漂溺有情的义理,跟水相似。
二者:转识间断,此不断故。如波涛有起灭,而流不断。
这个地方是讲它相续,前六转识有时候间断——你要睡觉的时候不做梦,第六识不活动。第八识不管是睡觉,乃至于你在高深的禅定,乃至你在无想定,第八识都是存在的——就像水流它不断存在。你这个波浪,要有风的刺激才有波浪,但水流一定会存在。
三者:习气及心所法恒随转故。识所执受之内习气,犹如水内之鱼;识所相应之触等五法,喻如水面之草也。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3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