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的造作,已经熏习很多布施的种子。至于大殿保持多久,那是众生的共业。你对于曾经做过的善法,我们前面也说过,后悔它是一个破坏法,你一后悔,折损你前面的功德。
在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讲到布施度,他也是提出这个观念,他说所谓的布施不能约外境安立,要约内心——能施舍的心。比如说我今天有个东西,我现在有两支笔,其中有一支笔看起来我很讨厌,我很讨厌就送给别人。在菩萨道不认为这个叫布施度,不能讲布施度,这叫你送给他。因为布施它必须是要能够生起无贪,对治悭贪的心所。这个东西你根本就不要,你去丢给别人,这个不能讲布施了,就是你送给他这样子,不要说是布施了。
宗大师说为什么布施要依止内心安立?而不约外境呢?
宗大师说三世诸佛在行菩萨道的时候,他的布施所成就的宫殿现在全部都消失了,但是三世诸佛的布施功德还是圆满,不会因为他所布施的法的消失而有所减损。就是他假借这个环境在造功德的时候,他功德成就。那么当然这个环境是生灭法,会消失,但这是借假修真,假借生灭法来成就内心真实的功德。所以唯识的观念是认为:
生命的重点在于过程,不在结果!
结果当然什么东西都是无常破坏,但是问题是,你曾经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环境?你用善心?用恶心?那么你就累积一种业力,业力对你来说又有影响。比如说我们今天,一杯开水,当然你拿到开水的时候,你自己的心中会出现一个水的影像,你把它丢掉了,很浪费,这样子折损福报。假设我们今天一杯洗钵水也是一杯开水,我们很虔诚的
愿此洗钵水,如天甘露味,
施食众鬼神,悉皆得饱满,
我们也把它丢掉,同样是把这个水丢出去,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有咒愿有善心,我们是希望这个水来布施鬼神,你这样子把水丢出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