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功德相。在唯识学的定义,这样的造作是一个功德,这样的造作对我们的生命会创造安乐的果报。这个时候我们想,这两个人同样把水泼出去,一个人折损福德,一个人增加功德,当然结果都一样(把水泼出去),但是我们也讲过了,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和人之间周围会有一些好的因缘,我帮助你、你帮助我。但是也有一些过去的恶因缘也会接触。当然我们如果没有学唯识,你伤害我,我也破坏你。但是我们学唯识以后,你会重新的去反省、思考这件事情:就是说今天某一个人他伤害你,可能用言辞来诽谤你,或者用种种的方法来障碍你。他伤害的其实不是你,他是伤害他心中的一个影像,他嗔心的火在心中自己燃烧,然后在自己的影像造业,如果我们今天也伤害他,我们也是在心中的影像,自己起嗔心的火,这个火还是燃烧自己。所以一个通达唯识的人,他的心情是:
别人怎么做我不管,我要求我自己不起烦恼。就是:起烦恼不能有任何理由!
因为你起的贪欲的火,嗔恚的火,这个火是在你自己的心中燃烧你自己心中的影像,你不可能伤害别人。你这样子燃烧的结果是伤害你的生命,伤害你今生的安乐,破坏你的寂静,也伤害你来生的安乐。所以说你要知道“是诸识转变,分别所分别”,一个修行人的态度就是你怎么做,那是你自己的因缘。但是我要求我自己,我要善调其心。比如说你敢伤害我、我不敢伤害你,我的确是不敢伤害你,因为我伤害你的心是在我心中的影像造业,累积我自己的业力。
这个地方“由此彼皆无,故一切唯识”,所以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人的造业都是在心中的影像造业,而把这个影像称为一种业力,我们再自己去受用,我们不可能离开这一念心识,去了别外在的境界,不可能!这就是整个论文大意,当然这段论文是把前面的内涵做一个总结。
这段等于是先把一切的色心诸法会归到唯识。看第二段广释外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