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颠倒,你对这种大乘的不可思议的境界,没办法直下承担,就会诽谤大乘法,说是大乘非佛说,就是你缺乏宗教情操,所以这个地方是缺一不可。
我们回到讲义来,这个地方是讲唯识的修行位次之前,天亲菩萨先说明你要具足什么条件,才能够修下面的唯识观法。看蕅益大师注释:
具大乘二种种性——答其“谁人”之问。方能悟入——答其“如何悟入”之问。何谓五位——答其“几位”之问,总徵下文也。
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这以下的五重唯识观,修唯识的五位,我们是要具足两种功德才能够开始去启动修行:
第一个是信心,第二个是智慧,当然智慧就是正见。
从这两个法门的次第,你刚开始要先修信心,所以你看普贤十大愿开展出菩萨的十大法门,它是先叫你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这是干什么?这就是让你修皈依。你刚开始对三宝的境界,身业的礼拜、口业的赞叹,意业的皈依,在这个地方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再后面请佛住世、请转法
轮,常随佛学——修智慧!最后的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修大悲,所以信心、智慧、大悲,整个大乘法就三个道次弟。
所以你看你修密宗,你跟一个西藏的法王修他的法,他第一个告诉你修四加行——礼拜十万拜,持咒十万声,然后修供养,供养就等于是我们平常修福报,布施、持戒、供养。第四个是上师相应法,上师相应法我们先不谈了,这是密宗特有的。你刚开始修学佛法的时候为什么要多拜佛、多持咒?有两个意思。
第一个就是要修皈依。在家居士修学佛法,为什么很容易起邪见、批判?因为他们没有拜佛,没有拜佛你听闻佛法以后,你就用你的分别心来看佛法,很容易起颠倒。我们出家众看了一部经典,是把它当做法宝至诚的恭敬礼拜,所以每一句佛法都能够很真实的流入到我们的心中,产生灭恶生善的功能。因为我们对佛法有皈依的心,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