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乙三、明唯识行位”,这个是讲它这个修行的位次,就是我们如何的从一个杂染的生死法,趣向于清净的涅槃的法。这当中有五个阶位,讲到它有五个阶位,它有一个相应的一个内涵,这个是说明它的修行位次。
澫益大师就是根据这三科来解释《三十颂》。
甲三、结示劝修。那这科学人把这个《三十颂》的内涵讲完以后,我用一个偈颂来跟诸位互相勉励,这个是我们研究《三十颂》的这个大科的情况。好,我们看第一大科:
甲一、解释题目——《唯识三十颂》。这个题目是《唯识三十颂》
,我们分两部份解释。
先看:乙一、释“唯识”,这以下根据《成唯识论》解释:
“唯”遮境有,“识”拣心空。离有、无边,正处中道。
《成唯识论》唯识学安立这个“唯”,这个“唯”就是唯独。唯独的意思就是强调这一切的法,不管是生死的杂染法,也不管是涅槃的清净法,它不是上帝创造的,它也不是自然生起的,它是有一定的因缘,而这个因缘是唯独是我们的心识所变现出来。这样子就遮止了这个境界是离心而有,这样子就否定了部派佛教认为这个离开我们一念的心,有法的存在。法是由心所变现,你的心有变化,这外境的法就有变化。所以这个“唯”字是遮止境界离心而有,这样子是一种否定的口气。
“'识'拣心空”,安立这个心识,就认为说,虽然一切法是心所变现,但是我们心识的造作,它有一定的功能。假如我们起了善念,当我们起了善念的时候,我们的果报体会因为这个善念的累积,而成就安乐的果报,假设我们的心识累积了很多的恶念,那么这样的恶念会使令我们的来生,变现出一种痛苦的果报,而这样的一种善恶功能,是不容许我们去忽略的。所以“'识'拣心空”,就是遮止我们落入了空网,这句话有点在提醒中观的学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