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非空的意思。
“离有无边,正处中道”。唯识一方面安立唯,又安立这个识,使令我们离开小乘部派的执着有,也离开中观学派有时候落入空的这一边,引导我们悟入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这个题目是这样子安立的。有关这个题目的安立,这万法唯识的思想,我们看这个附表第一,我们来做一个补充的说明:
附表一——“唯识观心法要”
附表第一,是“唯识观心法要”,是澫益大师在讲《成唯识论》观心法要的一段的序文,我先把它念一遍,诸位请合掌:
夫万法唯识,虽驱乌亦能言之;逮深究其旨归,则耆宿尚多贸贸。
此无他,依文解义,有教无观故也。然观心之法,实不在于教外。试观十卷论文,何处不明心外无法,即心之法,是所观境;了法唯心,非即能观智乎?!能观智起,则二执空而真性现。所以若境若教若理若行若果,皆名唯识,而五位五观,一以贯之,纷而不杂;赜而不乱者也。
这段文我们分成三段,第一段是一个总标,“夫'万法唯识'”,万法唯识是整个唯识学所安立的一个宗旨。这个万法是所变现,这个唯识是说明能变现,这个万法是指整个十法界的色心诸法。在唯识学一般来说,它是把十法界分成两部分,第一个部份是属于六凡法界的这些杂染的法,第二个部份属于四圣法界的清净的法。所以我们讲万法,基本上在观察的时候就是两个法门,一个是杂染的,一个是清净的,分成这两部份来观察,这两个法它也不是上帝创造的,这是唯识,唯独是我们一念心识的念念的造作,所显现出来的。这样的宗旨,“虽驱乌亦能言之。逮深究其旨归,则耆宿尚多贸贸!”
万法唯识的思想虽然表面上,七岁的沙弥他也能够做一些文字的理解,在我们一般人也可以说:“哎呀!这件事情就是你心中的分别嘛!这都是你的心理作用。”我们也可以讲出类似这样的概念,但是当我们要去深究其旨归,说是万法唯识,到底心识是如何的变现万法,这个真实的内涵,则耆宿尚多贸贸!就算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