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的,譬如空中的羽毛可上可下。凡夫的心,到底是生起如理作意跟不如理作意,他自己不能作主,那谁作主呢?是境界作主。凡夫的心遇到染污的境界,他就放逸,凡夫的心他要出家,来到三宝的境界,他就念佛、念法、念僧。所以他的作意是受着境界的影响,所以凡夫的五徧行的生起,是由触来带动作意的。《瑜伽师地论》是讲到三乘的修行人,修行人的心是由作意带动的,我不管境界怎么样,我心中要生起如理作意,他心中有这种对治力,所以这个修行人五徧行的还灭门,它是作意带动触。这个地方有差别的,憨山大师作这样的说明,这个五徧行有迷悟的差别,所以前后次第也有这样的差别。
(二)以四力成就作意
境界力
忆念力
希望力
串习力
这样子讲,如理作意就是非常重要,什么因缘会决定我们如理作意呢?《成唯识论》讲到有四种力量成就作意。
第一个是“境界力”。你跟什么境界接触,会影响你的作意。古时候我们中国的圣人孟子,孟母三迁,刚开始孟母把家搬到菜市场旁边,孟子就学人家卖菜,做一些秤轻重的事情,孟母想这是不对,以后可能变成一个卖菜的,就搬家,搬到坟墓旁边去了,孟子就学人家怎么祭祀,孟母还是不同意,再把他搬到学校旁边,哦!他学人家读书,看人家读书,他也学读书,所以变成孟子。所以说,我们经常跟什么境界接触,会影响我们作意的,你经常跟染污的境界接触,你就容易不如理作意,你经常跟三宝的境界接触,你就容易如理作意,境界力,就是会影响作意。
其次,“忆念力”。我们外境已经消失了,我们已经发心出家修行,但是有时还是会忆念过去一些五欲六尘的境界,所以这个忆念的力量也会影响你的作意。虽然你没有跟这个境界接触,但是你不断地去忆念五欲的境界,你心中容易生起烦恼,烦恼势力会增长。你经常忆念三宝的境界,你心中的正念容易加强,所以忆念也会影响作意,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不断地去回忆,这件事情也会影响作意。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9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