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等觉菩萨,还有业力,他还要得果报。只有佛陀,金刚道后异熟空,业尽情空,没有说佛陀得果报的。佛陀是大自在,这个是善恶业果位,善恶业果位的活动,是到等觉菩萨的后心。
三、相续执持位。
谓从凡夫乃至佛果尽未来际利乐有情位,此位之第八识名“阿陀那”,即“执持识”,能执持一切万有之种子及五根等不失故。
——糅合《成唯识论》——
一切种识通于凡夫,也通于佛,通于有漏、无漏。这里我们做一个整理:到八地的时候,第八识转依了,我爱执藏被破坏,无功用行我恒摧,八地菩萨把我执消灭了,阿赖耶识功能就消灭了;到等觉菩萨,金刚道后异熟空,把异熟的功能给也消灭,那是完全业尽情空,但是一切种识是在的;佛陀的大圆镜智,也摄持很多清净三昧功德的种子,这个地方是不断灭,这是说明初能变转依的情况。
我们学《唯识学》可以感觉到,《唯识学》一再的强调,佛陀是有明了性的,从这个地方看得出来,这一点是不共于小乘的学者,小乘学者说涅槃是“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大乘的涅槃,是“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尽,菩萨影现中。”他有他受用,众生心垢尽,菩萨影现中,相续执持位。所以三相门前面的两项:阿赖耶识和异熟识在有漏位的时候,是存在的,到无漏位的时候被消灭了,但是一切种识是存在的。佛的清净法身,他摄持无量无边的功能、德用,那个明了性还是存在。好,我们今天讲到这里,讲这个初能变。
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