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有合併的情况,所以我们到时候事实上是八大科。先看第一科:
一、名“末那”者——此翻为意。
第一科,是所谓的释名门,解释这个第二能变的名称,释名门。偈颂上说,是识名末那,这个末那是一个印度话,翻成中文叫意。什么叫做意呢?《成唯识论》解释,就是恒审思量,名之为意,这个恒审思量是一个第二能变的一个特别的功能。为什么第二能变要叫做恒审思量呢?《成唯识论》解释说,因为它的了别性,恒审思量胜馀识故。说整个八识的功能就是了别,但是这个第二能变在境界接触的时候,它的了别的相貌是一种恒审思量的相貌。
这一点我们解释一下,澫益大师,他这个地方把八识的这个恒跟审做一个拣别,那么恒当然是一个恒常相续的意思,说这个第七意识的功能是剎那剎那生灭,但是它是没有停止的,它跟第八识是完全是相续的,不管白天、不管晚上的睡觉,第七意识是没有停止活动的,所以叫恒。这个审,简单就是思量的意思,所以这个思量事实上解释这个审字。这个审就是说,这个第二能变的这个第七意识,它对所缘境能够做很深入的观察,所以叫作审。它不是像第八识,它对所缘境是一个粗略的了解,它能够对这个所缘境作很深入、很微细的一个观察,叫作审。
这一点,为什么说它是恒审思量胜馀识故呢?澫益大师在《观心法要》就做如是的解释:说是前五识是非恒非审,前五识的了别性,对所缘境,对这个这色声香味触的境界,它是有间断的,它对所缘境也不能够作深入的观察,不可以,它也是一个粗略的观察,非恒非审。第六意识它对所缘境是审而非恒,第六意识的了别境,我们可以在这种三宝的清净的广大境界,作很深入地去忆佛念佛,可以的。我们去观佛三昧,去思惟佛的功德,可以对所缘境作很深入的思惟观察,它有审的功能。但是他非恒,第六意识是有间断的,我们熟睡的时候不作梦,第六意识就不活动了。所以这第六意识是审但是它非恒。第八识是恒而非审,第八识的功能是相续无间断,但是它对广大的根身器界种子的了别性是不能够深入的,是一个粗略的一个了别,所以它非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