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会使令自己的身心调柔善顺,我们自己有点过失要进步,会比较容易。如果我们都不修我空观,我们身口意有一点过失,这个过失很坚固,要超越很难超越。所以这个地方就是:如此研观,勿令休息,解种薰发,惑种自消。这两个方法都是可以操作的。好,我们再看第二段,这个第二段讲位次:
(二)位次
前面是讲修行的方法,这个是他讲伏断的位次,这当中有三个位次:
第一个、补特伽罗我见相应——一切异生,二乘有学,七地以前菩萨,彼缘“阿赖耶识”,起“补特伽罗我见”。
这个补特伽罗指的是有情众生,我执我见所相应的,就是一切的凡夫、二乘的有学、七地以前的菩萨,他的第七意识的恒审思量是缘阿赖耶识,生起补特伽罗我见,那当然,这个是我执相应的,第一个。
第二个、法我见相应——一切异生、二乘、一切菩萨,法空智果不现前位,彼缘“异熟识”起“法我见”。
这个是法执的。法执它所攀缘的是异熟识,前面的第七意识恒审思量的我爱执是缘阿赖耶识,这个法执是缘异熟识。
第三个、平等性智相应——一切如来,菩萨见道及修道位,法空智果现在前位,彼缘“无垢识”“异熟识”,起“平等性智”。
——《成唯识论》——
这个平等性智,当然指得是我空、法空的智慧。这个时候第七意识是缘无垢识跟异熟识。我们解释一下:如果是菩萨,菩萨的平等性智,当然是指八地以上的菩萨,八地以上的菩萨他没有阿赖耶识,但是他还可能有异熟识,所以他会缘到异熟识,如果是菩萨,他的平等性智会缘到异熟识,有可能的;如果是佛,当然他只有缘到无垢识,他的异熟识已经消灭了,有这两种差别。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