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前面的这个体空观是一个不思议境,完全是从理论上的推论。这个析空观它是从一种思议境,就是我们自己能够去理解的一个时空上的观察。说我们这一念烦恼活动的时候,从空间上,它一定有个处所,说:它的处所是在那里呢?在身内。它在身内吗?但是我们身体之内,是心肝脾肺肾的一个血肉的臭皮囊,我们找不到一个有明了性的东西,找不到,所以这个烦恼是在身体之内活动是不能建立起来的。说身体之外,离开我这个色身,另外有一个烦恼在活动,在身外,身心本不相知,如果是在身外,那我的身体就没有任何感觉。但事实上,我起烦恼的时候,我的色身是扰动的,所以身外是不能建立。
坐在中间,其实这个中间,《楞严经》中间本身就是不能建立,所以本来是一个含糊笼统的概念,不是在内,就是在外,没有所谓的中间。所以说,从我们的身内、身外、中间,我们找不到一个烦恼依止的处所,如果它有自性,它是一个真实有自体的东西,它一定有一个依止的处所,但是我们找不到它的处所,这是从空间上来观察。
从时间,就是我们从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蕅益大师他也讲说是,这个时间是说是:“未生无潜处”:它还没有生起的时候,没有潜伏的处所;“正生无住处,生已无去处。”说是过去、现在、未来,它还没有生之前,它潜伏在那里呢?如果那个烦恼还没有在我心中活动的时候,它来之前在那里?找不到;正在生的时候,剎那剎那生灭,根本就没有一个真实体性;它生完以后,它又到了那里去呢?生已无去处。
这个关键点就是在这个“现在”,不在现在,这个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容易理解,还没有生起之前,或生了以后,这个不可得,容易理解。为什么现在心不可得呢?我们这个心识的活动,说是:谓体才生,无间必灭。说是剎那剎那生灭,说我现在很生气,其实你讲这句话的时候,那个生气的相貌已经过去了,那个念头已经过去了,就是它没有住相,正生无住处。所以说,现在心也不可得,因为你讲现在的时候,那个已经流动过去了。所以我们结论:觅心了不可得。就是心识它只是一个剎那剎那生灭的一个虚妄相,它没有一个恒常住不变异的自体的我,没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