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缘境,在心中分明的显现,就是一句弥陀念诵听。印光大师说念从心起,这念从心起它只是一个作意,它没有声相,当然不能当所缘境。那怎么办呢?声从口出,你的嘴巴的振动创造一个声相出来,然后你再把自己的声相听回去,音从耳入,这个时候你就取到你的所缘境了。善其所缘境的相貌以后,心离所缘专一安住,心离所缘相续安住。你强迫你这念散乱的心,一次一次地安住在这个所缘境。当然这个心,我们说这个心的了别性它是因缘所生法。你经常用专注的因缘来强迫它,它就会慢慢、慢慢的专注,这个散乱变成了寂静,所以这个轻安的相貌是先生起心的轻安,这个时候你的内心当中有一种寂静的轻安感受。这第一个。
接着这个色身也会有变化,就是这个地方水火风,这个风大这个气息会变成调畅,这个气息就觉得很调畅,就感到很轻松。不像过去那种麤重心,就是远离这个身心的麤重,这个身心有一种调畅。当然它的次第是先生起心的调畅,再生起色身的调畅。这个时候你的内心是一种堪任性,这个堪任性就是一种殊胜的功能,殊胜的功能。
比如说:我们说这个牛,牠在拉车的时候比马有堪任性,它的力量大。但是马又比羊有堪任性,这道理亦復如是。说我们一个寂静的心在造善业的时候,对这个散乱心有堪任性。我们可以马上做实验:说你去工作,当然一般的工作是身也麤重,心也麤重,当然这个是修福报。那你去工作以后,你马上去看书,你这一念心很难跟法义相应。这怎么回事呢?这法是一个大功德,为什么不能相应呢?就是你没有堪任性,你不能承担这样的法。
这怎么办呢?你工作完先不要去看书,先去拜拜佛,拜一个一刻钟或者是两刻钟,静坐个三十分钟。这个时候你再去看经典那就不一样了。你容易去明白这个文字里面的义,义理容易明白。也容易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就是说你这个寂静的心情是有堪任性。就是这个意思,就是你在修习这个善法有殊胜的功能。
“对治昏沈转依为业。”在禅定当然它是不能有昏沈的,当然也没有掉举了。转依,这个转依就是说,转捨了麤重的身心,依就是等于就是成就的意思了,成就有调畅的身心,这就是身心转变了,从麤重的身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