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就着这个功能比较明显的来安立,事实上内心的活动是很复杂的,这个“及”就是包括了等等很多都没有列出来,只是列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来说明而已,是这个意思。
有关烦恼的相貌,我们看补充讲表来说明,五十一个心所性业表,第三面:《五十一心所法性业表》
(四)根本烦恼六
这个是心所的第四科:“根本烦恼”。我们先解释“烦恼”这两个字,蕅益大师解释“烦恼”是说:“烦躁扰动、恼害身心,故名烦恼”。说烦恼的体性它不是寂静的,它的体性是什么呢?是烦躁扰动的,它是违背涅槃寂静的法的,它的体性是烦躁扰动。它有什么作用呢?恼害身心。它本身的扰动,会干扰我们的色身跟我们的内心,使令我们身心也变成烦躁扰动,所以这样的一个因缘,安立作烦恼,是这个意思。这个名字是这样安立起来的。这以下有六个根本烦恼,
先看第一个:
贪。于有、有具,染着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
这个贪的所缘境是对于有、有具,这个“有”就是三界的果报,指的是五蕴的身心,这个“具”就是资具,三界的资具,当然,主要是依报的环境。我们对于三界的依正二报生起染着,就是一种附着不捨的心,这样子安立做“贪”。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说,贪的所缘境是一种三界的有漏果报而生起染着,如果我们对于佛法的功德生起染着,那这个地方不安立作贪,这个地方是就着三界的有、有具,而生染着才安立作贪的。
“能障无贪,生苦为业”,能够障碍我们无贪的善根,生起苦恼为它的业用。这个地方是说,苦恼是由贪欲生起的,我们凡夫的心情是向外攀缘,我们总是认为苦恼是外境给我们的,是因为人或者事情对我的伤害,令我产生苦恼。这个地方的意思是说:所有的苦恼是我们内心发动的,是我们对于五欲的境界有贪爱的心情,是这样子才产生苦恼的因缘。对于五欲境界的贪爱生起的苦恼,在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