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讲了一个偈颂,就讲的更详细,他说:
“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一切无乐时。”
我们对于这个欲或者是财,或者是色、对这个眷属,或者是对于声名、地位的追求,财、色、名的追求,我们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来观察,它是不是给我们有安乐的境界。说是“诸欲求时苦”,我们刚开始在追求财、色、名的时候,我们希望有广大的财富、希望有很多归依我们的眷属,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在佛教界有很好的地位,这样子的追求过程当中,当然是一个压力,因为您有所得啊,这心中就有压力。而且,这东西也是很多人早就想追求的,很多愚痴众生都想追求的,所以这当中就必须有一点竞争、有压力,所以您在追求的过程当中并没有给您得到安乐。
您有逼迫的心情、有压力,经过您长时间的经营努力,终于有一天境界出现了,您有很多的财富、很多的眷属归依您了,在佛教界很高的名声,您应该快乐了吧?不是!“得时多怖畏”,五蕴的境界本身是因缘所生法,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它是非常的脆弱,我们随时要注意,否则它就是会有破坏的情况,所以我们心中得到了以后,我们也没有真正的安乐,我们的内心是怖畏的,我们害怕失坏。
这个我们一般人没有站在这种大资粮的境界,普通一般的默默无闻的人,内心看到生活觉得很平常,但是站在这种大资粮、大福报的人,感觉是跟我们不一样的,除非他能够修我空观、法空观来调伏自己的爱取,否则他心情都是有怖畏的,得到越多,心中的怖畏就越大。美国很多大企业家,月入都是几百万美金以上,但是他们晚上睡觉都是要靠安眠药,不吃安眠药睡不着,压力很大。所以他们得到财富、得到地位以后,他内心的感受,事实上是“得时多怖畏”。
不管您是不是怖畏,这个因缘所生法是无常无我的,总有一天您失坏的,失坏了以后您的心情是怎么的心情呢?“失时怀忧恼”,您有很多的忧愁苦恼,所以说:“一切无乐时”。事实上,我们这一念心在追求五欲的快乐,不管是追求的过程或者得到的过程、或者是失坏的过程,我们都没有得到快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