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哦!这个时候就讲作用了。这个佛像在镜子中的影像,除了镜子本身的材质有关,您这个光线有关系,光线一下子变亮,一下子变暗,这佛像的影像会有变化。因为光明的话佛像就清楚,突然间灯光变小了,这个时候佛像在镜子中的影像也会有变化。当然自体分它本身是没有分别,它是个内在的体性嘛!它完全是一个业力的显现,我们刚开始见到佛像,每一个佛像的业不同,第一念,第一剎的时候,自证分取到佛像的时候,那当然是完全是业力的关系。善业强的人庄严,但是当它开始活动的时,变成见相分以后,那这个名言分别也很重要了。
这个见分相分在活动的时候,您这个第一念识的想就有关系,您是怎么个想法,这个当中使令佛像也有变化。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从镜子取相的过程,它的镜面的材质的好坏,它外在环境的光明变化,都会深深地影响到影像,我们就能够知道这个心识在了别境界是怎么回事。再看第二个:
相分
———
绢——所量
——
用
见分
———
尺——能量
——
用
自证分
——
智——能证知——体
证自证分——人——能证知——体
前面是约自体的角度,也是依止的角度;这个两点约量果。我们也先是看自证分。说这个我们去量一个布当然要有智慧当判断当量果。当然这个智慧要依止人,所以这两个都是属于体能证知的体。但是这个智慧要生起作用,它还压着这个尺,这个尺有刻度,我们从读这个刻度才能够把这个布的真实的尺寸读出来。所以这个还要假藉这个见分来当能量,您有智慧没错,但是没有刻度您也读不出这个尺寸出来,这个布是所量。从这个譬喻我们也可知道这个它们之间能所量跟量果的关系。
再看第三个譬喻这是个蜗牛的譬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