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分这两个意义是很接,很接近的。我们可把这个四分识的四分分成体能所的关系,把它做这样的归纳就清楚。就是说,先分成体用,就自证分跟证自证分是一个内在的体性,它是一个内部的体性,不表现在外的。见相二分是外在的作用,这个作用当中,又分成能所,见分是能缘,相分是所缘,这体用能所的关系,这样容易清楚。我们再看譬喻:
(二)四分三喻
相分——镜中影像——所照——用
见分——镜
光
—
—
能照——用
自证分
——
镜面——体
证自证分——镜背——体
在《成唯识论》当中立出了三个譬喻,我们从譬喻当中,八识里面的了境异熟思,它的自证分就是一个镜子的面,尚然这个镜子的面要依止证自证分。它要有这个背子,背面的水银才能生起照了的功能。这个镜子真实生起照了的功能还是要靠光明的,没有光明它的照了功能不能表现出来,所以这个光明就是它表现出来的见分。那有光明以后它就能够现出影像,就是它的镜中的影像,或是一个人的影像,或是各或各样的影像,它就是一个相分能照跟所照,这都是作用。那自证分这是一个自体,自体。
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有一个佛像,释迦牟尼佛的庄严佛像在前面。前面的时候我们不讲其它的心识,我们讲第六意识好了,第六意识的了境能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第六意识的这个了别性。这个第六意识的自体分它就像一个镜子一样。比如说一个佛像有十个镜子在那边取,每一个镜子的材料不一样,有的镜子它特别光滑,这个佛像映在这个镜子上特别的庄严。有些镜子凹凸不平,这个佛像映上去就丑陋了。这个自体分它不讲名言分别,不讲作用,完全是业力的东西,完全是业力的。
等到光明开始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