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云“依止根本识”者——谓前六转识,必以第八根本识之现行而为共依。又必以第八识中所藏前六转识种子为各别亲依也。
我们讲到这个了境能变,为什么会有这个了别性呢?这当中有两个因缘,第一个是亲因缘,第二个是增上缘。先看亲因缘,亲因缘是在第二行的地方。说这个了境能变它一定要以第八识中所藏的前六转识的种子为它的一个亲因缘。就是说您的第六意识的了别性,当我们平常在观察这一念第六意识的时候,发觉它有一些善念,也有一些恶念。
这个时候我们会问,这个善念跟恶念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会出现善念、会出现恶念呢?就是您过去生的数数造作,所留下的一种种子前生的熏习而来的,智者大师把这个第六意识的相貌,把这个一切的众生分成四种。
一种是根利遮轻,说有些人在过去生当中,他长时间的在三宝的境界里面修学,修学戒定慧,所以他长时间在三宝的境界熏习,他的第六意识有对三宝有强大的信进念定慧的善根。他很少在五欲的境界活动,所以他烦恼淡薄。就是这种人,他今生得人的果报的时候,他的第六意识根利遮轻,他善根强,烦恼淡薄,平常很少起烦恼,因为他过去生没有烦恼的造作,这种人修学佛法就很顺利,没有什么障碍。
第二种情况是根利遮重,说他过去生曾经花很长的时间在三宝的佛法当中修学,成就了信进念定慧,所以他今生他还是愿意来修学佛法,或者是在家,或者出家,看到三宝就起大欢喜心。但是他过去生可也是花了很多时间在五欲的境界造作杀盗婬妄的业力,留下了很多贪瞋痴烦恼的功能。所以他今生得果报的时候,他好乐佛法,但是他也经常起烦恼。他这是根利遮重,所以这种人修行就有点障碍,但是因为他有善根的力量,他迟早可以突破过去。
第三种人是根钝遮轻,这他过去生完全没有跟三宝接触的,对三宝完全没有信心,没有欢喜心。但是他也没有在五欲的境界里面造作各式各样的罪业。今生得果报的时候,他是一个世间上的君子,克己復礼的君子。但是他对佛法完全没有欢喜心,这就是根钝遮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