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能生起求生净土的念,起码你让他生起善念。
当然这个当中前提当中就是他第六意识要清楚,所以我们在处理临终的时候,绝对要劝临终的人不要去注吗啡,你让他第六意识暗钝,第六意识就不能引导,不能引导的时候你任何的开示就没有用了,就是说你让他生起善念也是可以。
问:这个“寻伺”,“寻伺”跟“恒审思量”是否有相同之处?
答:这恒审思量是第七意识,寻伺我们昨天也讲的很详细,寻伺是第六意识。这个恒审思量他的功能是恒跟审,他的思量是非常专一的,他的所缘境是不改变,他一直在思量第八识的见分,这个寻伺他不同,寻伺他也是在心中的忆缘境中转,但是他那个忆缘境的所缘境是变化的,他前一剎那是忆念佛的境界,下一剎那忆念法的境界,或者是僧的境界,他的寻伺他是变化的,不像恒审思量是不变的,这个地方不一样。
问:一切种识当中的此识一类无记,跟第八识的一类相续,这两处的一类是指第八识的无復无记?
答:是的,第八识的相貌是一类的,第八识的相貌是最稳定的,不管你在染污的境界活动,不管你在清净的境界活动,第八识的相貌永远是保持无记性,他不起善念也不起恶念,他叫一类是这个意思的。
问:请问法师,第一个问题:忿恨恼是一定依止这三个次第而生起,或是可以突然跳出恼不经过忿恨?
答:忿恨恼是从他的定义上来说,一定是照次定生起的,他是由浅而入深,他是次第生起的。
问:第二个,造业的时候没有惭愧心,到得果报的时候以惭愧心来忏悔,是否可以改变或减轻果报?
答:当然惭愧心是一定可以改变果报的,不过你当时在造业的时候,如果方便时、根本时、成已时,都没有惭愧心,你以后要改变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5页 /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