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无想定是一个在人的时候去作意修行而成就的。这个无想在大乘佛法当中是呵责无想的。
说是周利槃陀伽,他过去生是曾经做过三藏法师的,有很高深的智慧跟善根。但是释迦牟尼佛出世以后,他做佛弟子,他这个第六意识特别地迟钝。他的师父教他四句偈百日不能成诵,一百天的时间也不算短,就是四句偈背了前面两个偈颂,忘了后面两句,背了后面句忘了前面两句。这怎么回事呢?
佛陀就说周利槃陀伽因为前生是无想天下来,无想天的果报是四百九十九劫第六意识不活动,我们这个第六意识长时间不活动,不要说心识,这机器都生銹了,就是这个第六意识它长时间不流动,他是特别的暗钝,您跟他讲道理他不能明白,这个对整个修学般若波罗蜜、修习
大悲心,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所以您看所有的圣者,乃至于阿罗汉,不要说大乘的菩萨,乃至于小乘的阿罗汉,他修三明六通八解脱,他那个八解脱,他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他一定是要跳过无想天。没有一个佛弟子没有一个佛的圣弟子,是入无想天的,没有。因为这个无想天是个障碍,他这个从无想天出来以后,对您修学圣这个有障碍,所这个地方要注意的。所有的圣人他不入无想天的,也不入无想定的,因为这两个都是对您修学智慧是很大的伤害。
第三灭尽定,这前面两个定都是凡夫的境界,这个是圣人的境界,他在这个无想的当中有我空、法空的智慧:
三、灭尽定——谓三乘学无学圣人,由止息想作意,伏灭无所有处之贪,令不恒行及恒行中染污心心所灭;以加行等,徧厌受想,故亦名“灭受想定”。
这个灭尽定是三乘的学无学圣人,《成唯识论》说灭尽定要三果以上的圣人。他的因地是要止息想作意。前面的无想定跟无想天,他是以无想为究意,他以无想为涅槃,为当生命的皈依处了。这个三乘的圣者他是在人的时候,他因为疲劳,有时候去托钵,有时候为众生说法,他只是想要立这个灭尽定暂时让这个思想暂时休息一下。他是止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