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空。”就是所有的菩萨都是有大悲的菩提心,他不是在佛堂当中得解脱,他是在众生的“于诸惑业及魔境,世间道中得解脱”,他是在这些杂染的有为法当中建立佛法,广度众生。他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呢?因为他心中遵循着一个道理,“犹如莲花不着水”,他心中有这个我空法空的智慧的摄受,他不去执取这个世间的杂染法,“亦如日月不着空”,他也像日月在虚空当中到处的流动,而不像二乘人安住在毕竟空当中。
所以说菩萨今天之所以能够成就种种的真空妙有的功德,因为他的道理更加的殊胜。他有这个非空非有的真理来引导他,这就是所谓的: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就是这个道理是特别殊胜的道理,这种道理我们去随顺它,的确能够使令我们成就佛道的,而这个道理的名称叫真如。因为这个道理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你不能改变它的,是生命的法尔的真实相,这个道理也就是我们这念心识的本来面目,即唯识实性,并不是谁去创造出来的。这个就是我们因为对这个道理的理解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生命的相貌,这个就是讲到唯识性,前面的有为的事相当中所共同依止的一个真理。
好我们看第三科:
乙三、明唯识行位
前面的唯识相跟唯识性是讲这个教义,这个地方是讲修行的方法跟修行的位次。我们看这个论文:
论曰:如是所成唯识相性,谁依几位,如何悟入?
这个地方看澫益大师的注解,这个地方有三问:
一问“谁人悟入”?
这个唯识学的这种性相,唯识相跟唯识性,一个是有为的事相,一个无为的道理,是谁能够去修学,就是唯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2页 / 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