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生命的真理。但是我们明白真理,刚开始是假藉文字的引导啦,所以从佛法的真实义观察,这些还都是一个戏论。等到我们心中的名言都不需要了,这个时候,真实安住在唯识的真实义性。什么叫“真实安住”呢?这以下讲出一个相貌,就是真智真理平等平等。那么真智指的是我们能观的智慧,这个真理是我们所观的道理。这个时候能观的智和所观的理,已经是能所双亡、诸相叵得,一切的对立的差别相完全地消灭掉,就是如如智照如如理,这个时候是没有能所的对立,离开了能取跟所取的一个对立的相貌。
在禅宗当中有一个公案,说是有一个禅师去参访法眼文益禅师。这个禅师当然也是经过长时间的修行,老参。他在山中修行了一段很长的时间以后,他希望找一个善知识来印证他心中的相貌。他就跟法眼文益禅师说,说是“万里晴空,一轮明月,如何?”看得出来这个禅师是很用功的一个修行者。万里晴空,一轮明月。他心中那个明了的心识长时间地依止佛陀的教法,在那个地方思维作意,心中产生一个明月,而这个明月的力量把心中的这些乌云都慢慢消灭掉了。这个时候万里晴空,一轮的光明的对治的智慧现前,心中无量无边的烦恼的名言都被他调伏下来。他把这种的内心境界报告给善知识,说请善知识印证。
禅宗当然是以心印心,讲到传承的问题了。法眼禅师当然是一个明眼人,他一听就知道这个里面的消息是怎么回事。他说:“犹是阶下汉!”说你这个修行还要再突破,还是阶下汉。这个修行人是有惭愧心,就顶礼说:“请师接上阶!”请善知识引导我解脱我这个境界吧!我下一步该怎么作呢?请师接上阶。法眼文益禅师说:“月落后再来相见!”这意思就是说,万里晴空一轮明月,当然是一个功夫很深的境界,但是这个是一种对治的过程,还不是真实证入的过程。月落后再来相见,你一定要对于所执着的名言完全都不再依靠,当然相见不是人跟人相见,你这念心跟真如理才真实的相见。你这念心跟真如中间还要假藉这个一轮明月,还要假藉这个名言的引导,这个还是一个对治的一个过程而已。
所以这个地方讲到通达位的境界,它是: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它这一念心已经不需要名言的引导,它跟真如的相应是一个能所双亡,诸相叵得的一个境界,这个是说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