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之,第八识在整个生命当中,它能够把你过去的善业恶业表现出来,但是它这个时候是不带名言的,我们要清楚,阿赖耶识变现果报的时候它不带名言。它可以把你的罪业变成地狱的刀山油锅,但是这个时候它没有这个刀山油锅这种名言,没有。阿赖耶识去接受刀山油锅的时候,它也没有快乐、也没有痛苦,它就是一个舍受。阿赖耶识也可以把你的善业变成殊胜的天的果报,但是这个时候它也没有名言,也没有快乐、也没痛苦。这个我们安立做因缘变,这是第一个,“彼依识所变”,这个是因缘变,这第一类。
再看第二类,第二类、第三就是属于分别,这个分别有细的分别和粗的分别,我们先看细的分别:
[第七识]:二者第七,名思量识。第七意识它的功能是思量,它能够把阿赖耶识和它所变现的果报加以思量。思量就是很深入地去观察,去观察这个事情,它能够生出一个结论。什么样的结论呢?阿赖耶识就是我,阿赖耶识所变现的这一切境界就是法——就是我所受用的,我去受用快乐的果报,或者我去受用不可乐果报。第七意识就把第八识所变现的这些种种的果报安立了名言。但是第七识在面对名言的时候,它也不快乐,也没有痛苦,第七意识也是无记性。它也不造业,它只是安立我相、法相。这个是非常微细了,这不是经过分别的,是俱生的。
[前六识]:其次我们看前六识。“前六,总名了别境识也”,这个是很粗的分别了。第六意识在依止前面第七意识所分别的我相法相,就是更粗的分别了。这个是我的东西,这个是你的东西,这个是我的朋友,这个是你的朋友。安立了我相法相,就依止很粗的分别。又产生很多的快乐、痛苦、爱憎取舍,就从这个地方出现了。
我们讲分别,这个名言主要的就是第六意识。当然第六意识它能够依止无明,分别很多的我相法相,这些都是颠倒的。但是第六意识也能够学习佛法,它也能够分别,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世间上的事情原来不是很真实,就像做梦一样。在梦中是很快乐很痛苦,醒过来的时候是一场空。人生亦复如是,现在有时候就是快乐或者是痛苦,名闻利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