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的功能保存,持前七识诸法的种子,把这种熏习所成的种子保存下来,这就是约能藏。所以说现前未来前七诸法的现行,都是由此识所藏的种子所发动出来,诸法现行是果,此识又是因。所以它在受熏和持种这方面,它就表现了是一个因相。
我们讲“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就是由阿赖耶识一个摄持不失的“藏”的功能,而开出了一个异熟的果相,也开出了一个一切种识的因相。就是说由阿赖耶识的这个藏的功能,就建立了整个染净的因果。这个是我们讲到初能变的三个相貌:自相、果相、因相。
附表四、明种子义
一切种识的这个种,在《成唯识论》讲得很广泛,我们简要地解释一下,看附表第四、明种子义。这个初能变的主要意义,就是由阿赖耶识的种子所变现诸法,这个时候还没有加上第七和前六识的分别。这个法是一种现量的境界,是一个性境的境界。这个时候主要是由种子所变现,种子是能够变现万法的因。所以我们要了解万法的相貌,就必须要了解种子的相貌,因为它是能生的因。
这以下分成三段,先看种子的体性。什么是种子呢?我们根据《成唯识论》分成三段来解释这个种子,先看总说。
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之差别。
在《成唯识论》里面一个很简要的定义说,什么是种子呢?“谓本识中”,这个本识指的是第八识。因为第八识是一切色心诸法的根本,叫做本识。在这个本识当中,有一种“亲生自果”,它能够亲自引生自类果报的一种差别功能,有各式各样的功能,就是阿赖耶识当中,有一种引生色心诸法的果报的一种功能。而这个功能就安立做种子,是这样子定义的,有一种生起果报的功能。这是一个总说,
我们看别释。别释有六义:第一个、刹那灭;第二个、果俱有;第三个、恒随转;第四个、性决定;第五个、待众缘;第六个、引自果。这样的一种功能,我们可以把它从六个角度来研究。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