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算金陵沦陷后,屠杀的人数,应该比三十万多一些。如果计算,金陵保卫战,爆发到结束整体的话,总人数应该在四十万左右。”
“然后他问了我一个让我至今耿耿于怀的问题……”
“屠杀的记录是有的,用于统计大概人数也是足够有说明力的,为什么你们不把这些内容放进教材中?而是只写一个数字?”
“或者至少列出一个名目,让学生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去查证?以至于他觉得几乎每个大夏人说起邪倭台,都会把金陵大屠杀拿出来,却没有一个人,包括我,能够给出数字的证据?在他看来,这很不应该……”
“后来……他博士毕业,没有回邪倭台,而是去了美莉卡,而我们也再没有了联系……但是他的这个问题,每每想起,却还是让我觉得惭愧。”
“我和他就大夏的历史、大夏与邪倭台的关系和战争有过几次长聊。”
“只谈金陵大屠杀,他的总体观点是,如果一个仇恨事件被略化了,简化了,那么一定走向虚无化,没有了实际的情节,也就没有了情感具象的锚点,则这种仇恨终将沦为一个符号,从此不再具有情感效果。”
“所以,大夏人要记住金陵大屠杀,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个名字一个数字上,应该有更加具体的、细节化的普及教育,否则就会淡忘、不在意。”
“在他认知中,原本按照邪倭台方面的教育,金陵大屠杀的三十万数字,是大夏出于鼓励宣扬仇恨而扩大化的结果。因此一定不会有真实的能够支撑这个数字的证据。”
“但是经过他自己的求证,发现并不是这样,是有确实的证据能够证明屠杀规模至少是三十万。”
“他因此而感到不能理解,既然有这样的证据,为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