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上头的政策分明是:多年耕种官田的佃户,可以打折购买自己所耕种的那一小块官田。
但下头执行的时候,往往就记住了两个字:打折。
且不说普通的佃农能不能拿得出买田的积蓄,就算是拿出来了,往往执行层的胥吏也未必会收这个钱给他们登记。
而是让地方上的豪强大户代替他们出钱买田,让这些佃农们出个名,实际上却是将这些官田尽数以一个折扣的价格卖给当地大户,而原本土地上,好歹还属于为朝廷耕种的佃户,摇身一变,也就成了为地主耕种的佃农,佃工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此举也确实是较为有效的缓解了仁宗朝后期的财政危机,毕竟打折出售也是出售么,是换了一笔银钱的。
王小仙想了想,道:“所以,是仁宗朝中后期的时候,因为朝廷财政陷入困境,再加上官家仁德,所以想要将公田大规模的卖给佃农,不曾想这些良田中的大部分反而被各地的富户好强拿了去,
英宗继位之后,索性改弦更张,亦或者说是破罐破摔,将公田和军田贩卖改成了单纯的拍卖,变成了价高者得,嗯……莫不是早在仁宗朝的时候,咱们江宁府就已经在产生大量的亏空了?”
老陈:“好叫官人知道,咱们江宁,最是富庶繁荣,尤其是丝织发达,又是漕运交汇所在,因此打从卖田开始,所吸引来的就并不只是本地的富户豪强,而是许多来自东京和西京的贵人。”
“这些人买了田,有些人交了钱,有些人恐怕是没交钱的,时间长了,自然就都成了一笔烂账。”
仁宗朝买田,田亩本来就都是以佃户的名义买的,往往会增加一道手续,也就是先以佃户的名义把田买过来,然后再由佃户将田产卖给大户,这么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