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不过也有人不同意:“如果这样的话,那还不如将时间放到五六十年代,那可是黄金时代。”
\n
“没错,即使我们知道所谓的黄金时代是什么样子,但是在宣传当中,那是个让无数人羡慕的时代,如果要打怀旧牌的话,那个时代无疑比90年代和80年代更合适。”马上有人附和。
\n
不那么蠢而已。韦恩斯坦在心里如此评论道。将虚拟人物加入真实历史事件这种手法,可以像《阿甘正传》那么用,但要用到娱乐圈上来……还是那句话,电影学院可不会喜欢在这方面的电影中增加真实历史人物,那是一种天然的回避心态。
\n
然后,客厅里就开始了第一次争论,支持90年代的又,支持80年代和50年代的也有,总的来说,支持90年代的最少,支持50年代的最多,毕竟怀旧是张好牌,而90年代和80年代都还不是那么旧。
\n
韦恩斯坦依然自顾自的喝着啤酒,没有加入到讨论,如果单单只说怀旧背景的话,他心里其实有一个更好的选择,只是他懒得说而已,不过……
\n
“为什么不考虑30年代呢?”一个声音突兀的响了起来,之前的争论声顿时消失得一干二净,在座的人纷纷循声看过去。
\n
说话的是艾瑞克·里斯,他之前说得很少,现在则托着下巴一副思考的模样。在《窃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之后,他总算振作了起来,现在在电影和电视剧两边都做得不错。
\n
“我们都知道,电影工业第一次技术上的大幅度更新就在30年代,没错,我说的就是有声电影淘汰无声电影,”里斯说到这里稍微提高了点声音,“这是电影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动,在这以前,人们看电影需要现场有乐队演奏才能聆听到音乐,需要通过字幕才能充分理解故事在讲什么,但字幕还不能太多,从而影响到演员的表演,可随着有声电影的降临,一切都改变了。”
\n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下,组织了下词句后才又继续:“电影院不再需要乐队,电影不再需要单独列出来的醒目字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