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表演也不再需要那么夸张,他们的表演可以更趋近于真实。许多转型稍慢的制片厂就此衰落,而许多靠无声电影成名演员也都开始格格不入,查理·卓别林就曾公开抵制过有声电影。所以,将男主角放在这么一个具有强烈冲突的环境下,感受有声电影替代无声电影浪潮,感受那种迷茫和不适应,但最后改变了自己,这种励志加还旧的节奏,电影学院肯定会喜欢的。”
\n
听完这番话,在座的人们都没有说话,但是这种不说的情况已经代表了他们的态度,如不考虑别的因素,里斯的建议的确有很大的可操作性。
\n
所以他们很快一起看向了肖恩,他才是拿主意的人,而肖恩沉吟了下,随即转向自己的助理:“将这些都记下来,艾玛,但将30年代列为重点考了对象。”
\n
然后他才转回来:“好吧,现在我们在以30年代,有声电影替代无声电影为背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讨论,如何完善故事,让其显得更可信一些?”
\n
一个小小的进步而已,如果不能意识到最大的问题在哪里,无论将背景放在哪个时代都不行。韦恩斯坦微不可察的耸了耸肩。
\n
“那么我们还要延续最初的设定吗?”有人如此问道,“关于一个年轻演员和年老演员相互鼓励互相帮助的故事?”
\n
“为什么不呢,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励志故事吗?”有人附和道。
\n
“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又有人持否定态度,“首先,没有重要的女性角色,别忘了,电影学院也有不少老资格的女性会员;其次,这种角色没法体现出肖恩在表演中的特点,不是吗?”
\n
“那我们将其中一个换成女性角色?可如果是年老的那个,换成女性未免不合适,如果是年轻那个,但故事的视角都是围绕年轻那个进行,肖恩也许能很出色的完成那个角色,但那样最多是个配角。”
\n
“那就翻转故事大纲,将年老的演员定位为主角,比如……男主角是无声电影时期的大牌明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