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路人,也是科学伦理的殉道者。”
路宽眯着眼听完,不发表任何评论,直接开始剖析每个演员的痛点。
他转向周讯:“林云!你的母亲死于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生化武器,你却造出更加危险的球状闪电武器。”
“你拯救了国家,但宏聚变也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于你而言,这是一种救赎,还是更深层次的沉沦?”
周讯愣了几秒,陷入沉思,所有人也都面色一震。
这间会议室里最年轻的就是刘伊妃,其余谁不是出道多年的演员?
无论起步如何,但总归经历过的剧组不会少。
有些剧组甚至不会有剧本围读这回事,但有的剧组,上来就从初中水平的“剧本围读”,上升到了研究生水平的“灵魂拷问”。
路宽为什么要跳过基础的剧情解析、讲戏,直接去窥探每个人对自己角色的核心认知?
在场也许只有几位之前和他合作过演员,譬如周讯、刘伊妃等人能领会到这种导演意图。
究其原因,还是要回到科幻作品的诠释中来。
比如《球状闪电》中的“量子态”,它既不是爆炸的火光,也不是机械的变形,而是一种违背常识的“存在与虚无的迭加”。
传统特效容易把它拍成简单的“透明鬼魂”或“电子特效”,反而削弱了原著中“科学恐怖”的震撼力。
他在同妻子在南美的蜜月旅行中,产生了利用色彩方法,即“双色域撕裂银幕”和“负面三原色”的想法。
这只是一方面,导演通过电影的色彩、构图、剪辑、声音、特效和演员表演,都能为最终目的服务。
那怎么通过演员的表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9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