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后者听。”
“其实不是这样。”
老谋子成功吊起了大家的胃口,昔日的片场暴君还改了性子不成?
这种级别的从业者,无论做导演还是演员,应当是要求绝对的掌控力的。
“伊妃她经常会有自己的见解,有时候会很执拗地坚持、有时也是闻过则喜,总之不是我以为的乖学生的模样,这很特别。”
张一谋举例:“有一场戏是两个人不好意思牵手,老三拿一根树枝牵着静秋过河,大家应该还记得。”
“其实当初设计的时候,是老三一直把手往后伸,最后把胆怯的静秋吓得撒手,树枝掉地后,她被老三捉住了手。”
“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段戏,是老三一直往后伸手,静秋的手一直后退,但仍旧死死地抓住末端,捏到手指发白才被捉住。”
老谋子笑道:“我跟小路认为前者合适,但伊妃选择后者,实际表演出来效果确实也不错。”
朱君:“我们采访一下伊妃是怎么想的?”
小刘抬起话筒:“写静秋面色煞白地丢掉树枝,是因为时代的重压叫她心生怯懦,她不能犯错否则无法留校,这其实和赵老师话语权被剥夺等其他细节是一个道理。”
“但其实这部电影中的老三本来就已经很积极主动,考虑到静秋之后第一次叛逆地对母亲撒谎、请假去医院陪伴他这个情节,我认为人物在前面的反抗心理还需要铺垫。”
“那么在哪里铺垫,能体现出人物的害怕和渴望的矛盾?这个树枝过河的戏份是很好特写窗口。”
“静秋的乖和怕,是时代给她的外壳,但当她一直到退无可退地捏住树枝时,仍旧选择给自己、给老三一个机会,这是她自认为做了全部对的事情后,最后的期冀,也是对时代的消极抵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