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就使大多数士大夫难以“达则兼济天下”,只好转而“穷则独善其身”。
一部分人因此遁入山林,走向了积极入世的反面,做了隐士。
宋代隐居名山者不乏其人。
既有耿介拔俗、潇洒出尘之士,也有走“终南捷径”,以获取高官厚禄的投机取巧之徒。
像比林逋大十二岁的种放,就通过“假容于江皋”的经历,明作隐士,暗地里跑官要官,最终得到了宋太宗、宋真宗父子的关注,当上了朝廷的谏议大夫。
而林逋却从来没想过要走“终南捷径”,他隐得率真,更隐得彻底。
范仲淹前些日子还给他写信来着呢。
当初范仲淹在兴化当知县,去杭州旅游。
他找三五个好友想要拜访林逋,结果因为暴雨没法乘船。
范仲淹极为遗憾的写下了《与人约访林处士阻雨因寄》一诗。
这位林逋是“山中宰相”,天圣五年,有两年的时间,宋仁宗都派人去慰问他来着。
中国古代的隐士现象,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政治上极度压抑之下,产生出来的一种畸形解脱。
当然也少不了终南捷径的思路。
唐末五代的大动荡,较彻底地荡涤了残余的腐朽门阀观念。
在宋代,已经基本上找不到唐代政治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士庶之争了。
门阀世家真的被杀的差不多了。
此外,五代时期政权像走马灯似的不断更迭,打乱了固有的政治秩序,打散了传统的政治组合。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2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