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种形似西部片里的铁轮子轨道矿车。但朱树人此前在大冶铁矿已经推过了,如今马鞍山这边也就照搬。
铁轨矿车能极大地改善矿石在矿场内的运输效率,也能减少未来大部分的运输事故,还便于露天矿场一层层盘坑路往下挖的管理规划,算是先苦后甜的举措,还是值得的。
大冶铁矿、炼钢厂那边进入正轨后,这种低劣的、比后世地条钢还质量差的钢铁,已经不那么值钱了。这种劣质钢铁没法打造兵器,甚至作为农具也不太好使,正好就拿来铺设手推车铁轨,算是质量高低搭配。
一切从零开始,条件自然艰苦,施工过程中意外事故死掉一点民夫,都是时有发生的。这并不是劳动保护措施做得不够,实在是受限于时代技术,哪怕到了20世纪,工地盖房子还偶有民工丧生呢。
“国难之秋,不得不加急。百姓不易,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朱树人手搭在眉毛上遮阳,看了一圈,悲悯地叹息了一声。….旁边来陪同考察的,有从大冶那边调来的宋明德,也就是宋应星那个侄儿。
他前几年就跟着朱树人混了,在大冶的时候,因为积年立功,如今也爬到了六品工部主事的位置上,他叔叔宋应星现在更是爬到了郎中。
此刻听王爷如此悲悯贫苦,他不由发自肺腑地指出:“王爷仁德,已非寻常执政可比,这马鞍山铁矿的民夫,都是拿每日三十钱工钱的,还管饭,等闲民间雇佣,哪得如此待遇?
至于往年朝廷征发徭役兴修水利、开矿修路,更是毫无银钱贴补,管的饭最多也就是稀粥,根本吃不饱,还得民夫自行贴钱买吃食。
工部在组织时,还特意按您之前点拨的,多选新从北方南逃的落难流民,由负责军屯的衙门筹措人手。活儿虽苦些,但这些流民初来乍到,毫无根基,农闲时能多卖点力气,给家人赚点口粮,已是求之不得,无不感戴王爷恩德。”
朱树人听得很仔细,还心算了一下。
明末因为连年天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