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已经很昂贵了,南方大城市里白米二两银子以上一石的价格都比比皆是,苏州这样富甲天下的地方更是三四两都常见。
所以,每天三十文铜钱的工价,折合每月也就一两多一点,还是重体力劳动,在明末本身是活不下去的,但管饭就不一样了。
(注:明末铜钱和银子不再是理论上的一千比一,因为白银输入多,银子实际上有大约两成多的贬值,后期七百六十文到七百八十文足色好钱可以兑换一两足银。九百文一个月能折一两一钱半。)
朱树人很是关心民生,恰好他来的点也是差不多赶上民夫放饭,今天他也特地没提前通知,以防下面造假,便趁机突击检查一下民夫的伙食情况。
下面的小吏和监工,看到王爷亲自到矿坑里视察,自然是早就跪了一地,朱树人走到锅边细看,民夫们果然吃的是莲藕芋头加上一点杂粮煮的稠粥,另外还能分到一点点单独煮的罗非鱼肉和咸菜鱼汤作为菜。
咸菜鱼肉汤当然是限量的,但粥可以管饱,喝完还能添,只是限制吃饭时间,而且是分批吃饭,每一批里吃太慢的就排不到了。
这也是必要的管理措施,否则各个环节都拖着,工期肯定会受到影响。用吃饭速度卡是否有机会添饭,也算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指标,毕竟吃得慢的说明不太饿。
朱树人又随机问了几个来做工的流民,也都是人人跪拜着表示这已经是难以想象的好日子了,只要能吃饱饭,多卖点力气根本不算什么。
尤其是那些陕、豫而来的流民,纷纷表示在老家连榆树皮都没得吃了,到了这儿好歹杂粮杂菜管够。
朱树人还在民夫人群中,看到一些明显年纪太小的,估计也就十岁不到的儿童,在那里干些筛土之类相对不太辛苦、只要细心耐心一些的工种。….他下基层还是下得少,见状难免问有司的负责人,为何会有这样的安排。
一旁的宋明德连忙过来解释:“王爷,就这已经是有司开恩了,寻常人还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