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没人吓他或者没什么悲痛的诱因,他们家也就活个五十来岁了。
朱常淓本来也不是什么有雄心壮志的人,具体的政务更是一点不想管。但身居高位多年,总会有一些想要让自己以“千古一帝”姿态载入史册的想法。
这不是为了实权,纯粹是为了身后名声好听,将来被后人一直歌颂敬仰,也是人之常情。
一个人但凡上了年纪,谁不想万古留名、永垂不朽?
……
于是,这年初秋,大明即将迎来又一年的万寿节,也就是隆武帝四十八岁的寿辰。
朱常淓也难免动了心思,趁着今年女婿要回南京述职觐见、顺便给他祝寿。朱常淓就打算借机仔细问问女婿的光复辽东计划时间表。
万寿节的日常流程、繁文缛节自不必提,在寿宴结束后,朱常淓逮住女婿问了几个问题。
“跟鞑子已经休战数年了吧?今年可是光复辽东的好时机?看去年北方财赋军粮筹备很充分了,光复辽东,多回大明全土,可是大明数代先帝五十余年来的夙愿,还是要上心呐。”
朱树人自然有他自己做事的节奏,他也不会迎合岳父,但今年确实时机已经成熟,北方休养生息恢复得很好,军粮和其他军需也储备充足。他选择今年回南京觐见述职,也是有深意的。
所以朱树人立刻正面表态:“父皇所见,与臣不谋而合,所以臣才有诸多事宜,需要与父皇和史阁部等缜密计议。臣也以为今年可以给鞑子最后一击了——不过,战事可能还要持续一些时间,未必能在开战之年就克竟全功。”
开打和打完还是有区别的,最后一击的军事行动,肯定也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朱常淓当然理解,连忙表示:“兵凶战危,具体如何施展,自需要各路将士随机应变,为国用命。孙子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朕不知兵,不会过问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