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的。
这不明年的万寿节,就要做五十大寿了么,当初万历先帝也不过五十多岁天寿,皇考更是寿至四十七。朕自然也有私心,无非是想看有生之年,大明故土尽复,天下金瓯无缺。”
古人做寿都是做九不做十,要提前一年避开整寿,四十九岁就要做五十大寿,所以朱常淓的算法没有问题。到隆武十年秋天,他就要过五十大寿了。
朱树人连忙劝说:“父皇何出此言,父皇如今春秋鼎盛,何况我大明这些年来,医术、化学进展迅勐,定然能为天下人延年益寿。父皇春秋超越万历乃至嘉靖,也是绝无问题的,区区消灭鞑虏,定然不在话下。
远的臣不敢说,但今年再起战端后,年内光复辽东大部分领土、甚至一举破城盛京,都是可期的。剩下无非是对白山黑水极北之地的游牧渔猎部族的追歼,会稍微多费些时日。”
朱常淓示意他不必拘礼,翁婿推心置腹说了些实话。
朱树人也实打实跟朱常淓介绍了一些近年来的医学技术小进步,让朱常淓相信了他的信心。
在朱常淓的寿命问题上,朱树人还是跟岳父有共同利益的。
那就是朱树人也觉得,如果岳父寿数只在五十出头,那对谁都是不好的。
他毕竟这辈子只能当摄政王,所以他绝对不会跟那些太子似地盼着父皇早死自己好早登基接班。
朱常淓百年之后,位置只能传给皇太孙朱慈煜,而朱慈煜现在才七岁呢,到朱常淓整五十岁时,朱慈煜也才九岁。
那么小的小孩子,就算有个生理上的父亲、法理上的姑父做摄政王,终究有些麻烦。
要是能拖到朱常淓活够六十,跟明朝实际掌权年限最久的嘉靖帝一样长寿,皇太孙也能拖到十九岁,那就好办多了。实在拖不到,稍微差几年倒是没大碍。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