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最后一句威胁,只是顺带提了一句,根本不可能发生,以突厥目前的条件与实力,除非他们是真的不想活了,否则是不会选择与大唐开战的。
\n
同时,李牧还帮李世民拟了一道旨意,是送去西突厥的。虽说东西突厥一直势同水火,但这种关系就像是两家闹了脾气的亲戚,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打,但是真遇到事儿了,还是一致对外的。西突厥不一定会跟东突厥一起跟大唐开战,但他很有可能吸纳东突厥的部族壮大自己。西突厥与大唐结盟,实力几乎未损。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大患,如果西突厥再继续壮大,大唐与西突厥的和平关系,早晚会有开战的一天,相比之下这是李世民更加不愿意看到的。
\n
君臣二人又在舆图上比划了一阵,直到过了午夜,李世民才在高公公的陪伴之下回去了下榻的地方。阴贵妃已经苏醒过了,但是伤口伤及经脉,一时半会还是要卧床休息,而且恐怕以后也会留下后遗症,故此李世民几乎每天都陪伴在阴贵妃的身边。
\n
……
\n
李牧之所以这么累的原因,除了看奏折,他还在主持编书。
\n
没错,编书。天气逐渐转冷了,虽说扬州港是一个不冻港,但是冬日里头,内河的航运无法进行,扬州港一下子少了一大半的吞吐量,而且,李牧的心思一直在海上,内河航运的事情他也不怎么管。他组织编的书,乃是一份航线图。他把扬州所有的有经验的水手老师傅都叫了过来,每一个都配上了一个年轻的读书人,因为很多老师傅他们不识字,所以需要一个人在旁边听写,画图。
\n
每个人对于航线的标识记的都不一样,最后还要把这些标识,都统一汇总起来,去芜存菁,留下有用的东西来。最后的最后,李牧还要为这些航线标识,定下一个规范,这个规范,便是大唐海军日后纵横海上的通用标识,赶着训练新军,全部教会他们,这样会给以后节省很多麻烦。
\n
好在有唐观这个老笔杆子在,否则李牧的工作量还要加倍。
\n
除了这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