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李牧还在忙一件事。
\n
这些日子以来,李世民频频跟他谈及,想要进攻高句丽的事情。提及的次数,甚至要超过突厥。这让李牧不得不怀疑,李世民这次来扬州,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n
原本李牧还能推搪一下,但是阴贵妃受伤的事儿,李牧自己也觉得有些责任,嘴巴便有点张不开了。只能抽出时间来,硬着头皮跟李世民研究,如何能用最小的代价,把高句丽给打下来。
\n
打高句丽,算是中原王朝的‘必修课’了。倒不是中原王朝就爱好打高句丽,实在是这个国家是真的烦。高句丽地处的位置,一年的时间,有差不多半年都是寒冷的。这个年代可没有后世的暖器,寒冷的地带,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就是不适宜居住的。而且寒冷的环境,对于种植作物也有很大的影响。
\n
高句丽人不像突厥人,突厥人是纯粹的游牧民族,他们骨子里其实是不会也不想不需要种地的。而高句丽更像是中原人,他们主要的食物,还是靠种植。所以他们骨子里,十分向往更加暖和,更加适宜种植的中原。于是只要是中原王朝稍微有点衰败的迹象,他们就要试探着骚扰一下。骚扰成功了呢,算是捡到的便宜。骚扰不成功呢,我也没啥损失。反正我这边的土地又寒冷又贫瘠,就算你抢走了,你也迁不过来百姓,只是屯军的话,用不了几年,你就自己回去了。
\n
打高句丽,中原王朝总结了很多的经验。最有效的办法,就算水陆夹击。但是这个水陆中的水,指的并不是海上,而是辽河,过了辽河,绕一圈夹击后路,这是中原王朝的惯用手段。
\n
在李牧提出海上打击之前,中原王朝还没想过要从海上进攻。准确地说,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没法施行。普通的小船,载不了多少人,再加上海路不可控,也许带的粮食,都不够从大唐到高句丽登陆的。所以这个想法,一向是被视为空谈。
\n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万石船,补给的问题便解决了大半。只要选定好航线,海路进攻是完全可行的。更何况,大唐还在倭国站住了脚,有了倭国的‘海上军事基地’,进攻半岛就更加事半功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