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克长老沉默地抽着烟斗,烟雾缭绕中,他的眼神却像淬火的岩石般坚定。他重重磕了磕烟灰,声音沉稳有力,穿透烟雾:
“风来了,树要弯弯腰,根却要扎得更深!阿希莉帕姑娘的信,大家心里都亮堂了。国语,是刀,是盾!学好它,不是为了忘本,是为了护住咱们的根!让他们看看,库坦的娃娃,拿得起新笔,也记得住老根!”
他环视众人,目光炯炯:“咱们这些老骨头,名字写上去不是图虚名。是要把该传下去的东西,用他们能接受的法子,传下去!从明儿起——”
“卡姆,”他看向老妇人,“带着女人们,把那些老歌谣,编成教娃娃数数、认东西的调子!欢快点的!”
“卡索,”他转向老木匠,“你那些不用一根钉子的手艺,不就是活生生的‘巧思’课?让孩子们看看老祖宗的智慧!”
“我嘛,”乌鲁克拍拍胸膛,“山里的故事,哪样不能讲出点‘爱护山林’、‘敬畏自然’的道理?这不就是他们爱听的?”
他顿了顿,眼中闪着洞悉世情的智慧之光:“对外,咱们全力‘配合’学校!娃娃们学国语,咱们夸!使劲夸!但对内,该教的真东西,一点不能少!记住——”
他拿起桌上的空茶碗,又拿起旁边装着自家酿果酒的皮囊,将清冽的酒液缓缓注入碗中,一字一句:
“用他们的瓶子,装我们的酒!”
夜色笼罩东京。阿希莉帕独自坐在书房,灯光下摊开着叁样东西:百合子送来的犀利《说明》,乌鲁克长老充满决心与智慧的回信(信中详细描述了“瓶酒”策略),以及她那本承载着库坦灵魂的《北坡篇》手稿。窗外的城市灯火如同遥远的星河,映照着她眼中复杂的思绪。
前路依旧荆棘密布——小野的毒箭、家长的摇摆、国语课的硬仗、文化传承的如履薄冰……像一座座沉默的大山。然而,手中这份来之不易的名单,百合子雪中送炭的文书利箭,乌鲁克信中那质朴却充满力量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