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机制的平衡之下……似乎也确实只能说是“不甚困难”的试炼了。
\n
真正困难的,那还得是梁太宗、盛太祖这些英雄人物在当时那个历史环境所遭遇的试炼。
\n
所以,李鸿运也就不纠结了,“不甚困难”就“不甚困难”吧!
\n
而后,李鸿运看向这首诗。
\n
这是梁朝的一位着名诗人歌颂梁太宗的诗。
\n
之前《暗沙》的副本虽然也时常用诗句来做结尾,但像这样把一首长诗附在通关评价中,却是很少见。
\n
这首诗,几乎是重现了梁太宗的一生,而最重要的是,他点破了梁太宗最难能可贵之处。
\n
前面的几句,“太宗十八举义兵”到“三十有五致太平”,讲述了从晋阳起兵到灭吐谷浑,梁太宗多年征战扫平四海的丰功伟绩。
\n
而之后的内容,则是用几个典故,来证明梁太宗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平定天下:是因为他能够推心置腹。
\n
贞观初年,梁太宗下令收埋战乱中所有战死者的遗骸,祭祀后安葬,凡是收葬无主尸骸的人,官府给予布帛答谢。
\n
贞观二年,发生了大饥荒,民间有父母因饥饿卖子女的事情,梁太宗下令尽出御府金帛,赎回被卖的子女,还给他们的父母。
\n
魏徵病危,梁太宗担忧他的病情,半夜梦到魏徵来辞别,惊醒后忍不住哭泣;张公谨去世,梁太宗亲自治丧,悲不自禁,有司说“日在辰、阴阳所忌,不可苦”,但梁太宗却说“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情发于中,安知辰日?”说完痛哭。
\n
认为宫中的宫女幽闭深宫十分可怜,于是挑选出数千人尽皆放归,让她们另寻亢俪。
\n
贞观六年时,亲自理狱查找冤假错桉,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