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晚风裹着最后几瓣海棠花,从松鹤堂西侧的镂空雕花窗棂渗入——那窗棂以千年楠木制成,雕着“缠枝莲托寿桃“纹样,每朵莲花的花瓣边缘都刻着精细的锯齿纹,花心处的镂空孔径恰好能让海棠花瓣穿过,此刻几片残瓣卡在孔中,随着风势轻颤。花瓣边缘泛着枯槁的暗红,虫蛀的痕迹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显示已在枝头凋零多日。风将鎏金三足香炉中飘出的龙涎香雾绞成螺旋状,香雾中混着炉灰的微尘,在烛火下呈现出流动的金纹,如同液态的琥珀在空气中蜿蜒。香雾升腾至梁间,与悬着的琉璃走马灯投射的光影交织——那走马灯以细竹为骨,蒙着半透明的云母片,灯壁上绘制的“麻姑献寿“图因年久失色,麻姑手中的寿桃颜料已剥落大半,露出底下修补过的竹篾,竹篾上还残留着陈年的糨糊痕迹,与老夫人膳桌上的青瓷碗沿描金寿字形成呼应,碗沿的金漆已斑驳成断续的金线,在烛光下闪烁不定,宛如碎金洒在青瓷上。
紫檀雕花膳桌上,老夫人面前的银镶玉盏里盛着“九曲玲珑羹“。那玉盏由和田羊脂玉雕琢而成,盏壁薄如蝉翼,对着烛光能看见羹汤中沉浮的莲子芯——芯尖泛着微苦的绿色,被文火炖得半透明,隐约可见其中细小的脉络,仿佛翡翠雕琢的细针。碧玉汤勺斜倚在碗沿,勺柄上精雕的缠枝莲纹凹槽中,凝着半滴尚未滑落的羹汤:汤滴呈琥珀色,裹着几颗炖得酥烂的金丝枣肉,枣肉的纤维在汤滴中若隐若现,如同琥珀中的昆虫标本,在烛火下折射出细碎的金芒,宛如镶嵌在玉勺上的猫眼石。汤滴边缘挂着的蒸汽凝成细小的水珠,顺着勺柄滑落,在紫檀桌面上砸出一个微小的水痕,水痕周围的木纹因常年油脂浸润而呈现出深褐色的光泽,显示这只汤勺被长期使用——勺底还刻着极小的“凌“字暗纹,那是苏卿颜(林薇)生母苏凌薇当年的嫁妆标记,此刻被羹汤覆盖,只隐约可见笔画的起势,笔画边缘因岁月摩挲而变得圆润。
“这芙蓉糕的甜度...“老夫人用银镶象牙筷夹起一块糕点,筷身缠着银丝编成的防滑纹,银丝已有些发黑,显示年代久远,末端镶嵌的红宝石被摩挲得圆润如珠,表面映出烛火的光晕,如同缩小的烛台。糕体蓬松如棉,表面筛着的雪白糖霜簌簌落在月白餐巾上,形成细密的白点——那餐巾以三经三纬的织法制成,边角用银线绣着“福禄寿“暗纹,丝线已有些发灰,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