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把这片面积大概有五亩地的果树地拿到手里之后,村里老赵书记也通知他果树地周边的十亩地已经由村里出面帮他拿到手了。
村里在别处给这些地块的主人换了一下,然后每年王海只要给村里交十亩地的地租就行了,完全不用跟地的原主人打交道。
这十亩地的定价是双方协商出来的结果,因为都是二等地,所以每年每亩的地租是五十块,一年一交。以后地租的价格随行就市,市价多少就是多少。
在这一点上王勇并没有仗着自己的先知先觉耍花招,真要是一亩地五十块一下子把五十年的承包款全交上,那以后就算是不种大棚,种任何东西都够让他们一家小赚一笔了。
王勇正是因为对于未来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所以对于承包土地的这点钱完全看不上眼。作为农业用地,就算是记忆终止时的2015年,最高价也不过是八百到一千块。
当然了,这是作为农业用地,要是变更为工业用地,或者用来开发房地产等商业用途,那可就不是这个价钱了,至少要翻上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才行。
不过因为王家庄地处偏僻,估计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末,房地产开发也开发不到他们村子这里。
随着第一次的额承包款五百块交到村里,王勇家的新大棚就开始动工了。期间刘彪和秦书记也不止一次过来看看,帮着王海解决了很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刘彪带着好几个各县和市里的饭店的老板们过来看过及次,这让王海完全放下了担心,因为不管盖几个大棚,所有的菜种出来就不用怕卖不掉。
这家伙还嫌王海弄出来的规模太小,一个劲儿的撺掇着王海扩大规模,最好把十亩地全盖上大棚,而不是现在的仅仅三个。
秦书记则是带着乡里植保站的技术人员,还请了县里农业局的几个技术员过来,为王海提供技术支持。在秦朗的牵线联系之下,王海这里甚至还成了市农科院的对口扶持基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