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
对于战斗英雄李晓峰自然不会吝啬表扬和嘉奖,但他毕竟是来谈问题的,在他看来这场惨烈的空中绞杀战更多的应该吸取经验教训。
“对于拥有坚固防空设施的目标发动攻击,被证明是相当危险的。这一次敌人仅仅布置了两个高射炮团,就击落了我们大概一百架轰炸机和攻击机。这说明什么?说明一旦我们开展对敌大城市或者敌人重兵集团的空袭,那遭到更大的挑战。我们很有可能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李晓峰吸了口气,很严肃地说道:“我们难道只能用飞行员的生命去填这个坑吗?我认为这是不行的!我们需要性能更好的飞机,需要更准确的武器,最好是能避开敌人的防空火力远距离进行精确打击的武器!”
好吧,李晓峰的发言在空军看来几乎就是梦呓和疯话,那样的武器怎么可能存在?
“当然是存在的,只不过我们的将领们被当前的空袭模式禁锢了思想,以为轰炸就是临空投弹或者扫射。科技的发展将改变固有的空袭模式,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制导武器的发展,应该朝这个方向投入资金!”
是的,这就是李晓峰的真实目的,其实在1938年,他就同阿尔克斯尼斯探讨过制导武器的发展问题,可惜的是后者并没有多少兴趣。原因很简单,那时候不管是雷达制导还是电视制导都处于萌芽阶段,一切都是理论上的,阿尔克思尼克根本就看不到制导武器的意义。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时空军的经费也相当的紧张,先进的战斗机、轰炸机吞噬了大量的经费,空军只能关注与新式战机的换装问题,没有多余的资金搞其他的研究。
不过现在情况却不一样了,布良斯克空中绞杀战让军
委看到了大空军的战略作用,原因拨给空军更多的经费,在李晓峰看来,完全可以做一点超前的研究工作了……